一、学校发展背景
(一)、学校概况
新密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90年6月(原名密县聋哑学校),位于新密市青屏办事处育才街与青峰路交叉口东北角。占地学校占地11000㎡,建筑面积7876㎡,绿化面积1000㎡,2015年10月建成塑胶操场,配备有康复室、多媒体教室、计算机教室、感统训练室、语训室、听训室、测听室、音乐治疗室、律动教室、图书室、阅览室、美术室、劳动技能等专业教室,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(含听障班1个,培智班13个),178名在校学生和80名送教上门学生。56名教职工,其中专科以上学历52人,特殊教育专业院校毕业23人;学科教师33人,生活辅导教师 9人,后勤服务人员3人,校级领导5人,中层领导4人。
(二)、办学优势
1.学校办学特色初显。在各级主管部门指导下,近年来学校形成了学校多管齐下、家庭紧密配合、社会通力合作,有效促进学生学习、生活、生存能力的提升,逐渐形成了一至三年级生活自理教育、四至六年级生活技能教育、七至九年级社会生存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。获得了领导和家长、社会的一致好评。
2.学校有一支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。
⑴自1990年6月建校至今三十余年,历经五任校长,每一任都给学校发展起到引领作用,退休教师和一大部分接近退休教师仍奋斗在教育一线,以无私奉献的精神、爱心和教育技能传承着学校文化。
⑵近年来,随着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及投入,先后入编青年教师十余人,为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。
⑶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,通过师徒结对、校本培训、外出学习、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,鼓励青年教师在学科教学、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探索,培养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,促进了他们专业素养的提升。
3.学校有着一支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。
4.良好的历史传承。学校建校三十余载,历经风雨。从老城区低矮潮湿的红瓦房到现在的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楼房,从9名教师、27名学生到现在的56名教师、258名学生,从教寝合一打地铺到独立学生宿舍楼,从聋哑学校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转变,莫不凝聚着党和政府的关怀、历代特教人的心血与智慧。现代特教人正传承特发扬着特教精神,向着美好的明天再次出发。
4.学校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。学校环境优美,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关爱程度越来越高。
5.2016年1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河南省特殊教育示范校。
(三)、存在的问题
1.学校教改科研意识一般。虽然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郑州市立项课题的研究,但对于课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象非常严重,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3.学科带头人缺乏。学校中郑州市级的学科带头人、骨干教师少,尽管近年来在极力争取下有一定倾斜,数量在增加,但对于整体而言尚嫌不足且骨干的管理与考核尚不完善,不能有效发挥引领作用,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。
4.学生整体素质不高。我校是一所培智学校(目前看聋班学生越来越少,培智教育将成为我们的主要教育对象),近年来学生的残疾程度越来越重,且多重障碍的越来越多,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。
5.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,不能满足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。进一步发展劳动技能、学前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,内部设施还不够完善。
6.师资力量严重不足。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56名,在编教职工56名,实际师生比为1:4.6。根据《残疾人教育条例》1:3师生比要求,学校需要编制教师数为85人。至2025年底我校退休人数为14人。
二、学校发展整体思路
(一)、办学理念及办学宗旨解读
1.办学理念:以人为本、求真务实、和谐发展,共同成长。
解读:“以人为本”即学校所有活动都要本着尊重差异,满足需要,让每个学生、每个教师获得最大的发展的理念,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、后勤工作等,各部门、各条线要形成共识。“求真务实”即既有学校各块工作扎扎实实开展,同时也是对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、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的特教特色解读。或者讲就是对于我们的教师、学生的教育远景的展望。“和谐发展”、“共同成长”就是打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,包括师生、师师、生生、管理服务层与教师、学生乃至于学校与社会的和谐有序的关系,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学校得以同步发展。
2.办学宗旨: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、为师生幸福生活奠基、办人民满意教育。
解读:回归生命本源来讲幸福是第一要义。教师这一职业幸福指数提升不仅仅在于物质本身,更在于专业成长与认可度的提升。因此学校教育的基础就在于教师本身的提升,而为教师成长搭台也就成为第一要务。让教师真正认识到“自己要成为学生人生中的一个贵人”进而以将教育职业观转变为事业观、使命感,服务于每个学生,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、回归社会做出奉献。简单理解就是:教师幸福、学生快乐、家长认可、社会满意。
(二)、四风一训
校 训:爱岗敬业、崇德明礼、关注细节、用心改变
领导作风:廉洁勤政、率先垂范、团结协作、实事求是
校 风:团结、和谐、博爱、务实
教 风:细心发现、爱心呵护、精心培育、耐心收获
学 风:点滴做起、勤学善思、持之以恒、学以致用
(三)、核心要素“12345”
一个核心:落实特教条例,打造特教名师,提升特教水平,服务幸福新密
两个目标:
1.全面提升教育水平,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优质教育。
2.培养一流师资队伍,让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名师、讲师。
三项措施:
学校提升、家长配合、政府支持
四条主线:
1.科学优化管理
2.丰富校园文化
3.改革课堂教学
4.强化素质提升
五项工程:
1.文化涵养工程
2.名师培养工程
3.资源优化工程
4.校本课程工程
5.专业评估工程
三、学校发展总体目标
1.学校内部管理精细化。从物的管理到人的管理,做到各尽其能、各司其职。逐渐完善学校制度建设,努力实现制度约束人,制度促进人,制度造就人的新局面。
2.学校育人环境优化。营造一个整洁文明又显露学校个性的育人环境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建设有家长、教师、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网络环境,让网络成为育人的新平台。同时为特殊教育资源建设铺平路子。
3.师资队伍建设强化。通过专家引领、同伴互助、内创外学等形式,逐渐摸索一套符合本校校情的师训方案,锻造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、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。
4.课程课堂改革深化。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,在校园内形成学习新课程、实践新课程、反思新课程的良好氛围,让在职的每一位教师接受并内化外行新课程理念。
5.课题研究常态化。课题研究立足于现在并展望与未来,结合学校现在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实际并大胆探索未来的前景,例如送教上门——随班就读——资源建设等等,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。
6.办学渠道拓展化。结合实际将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纳入我校教育,学校组建学前班和职业教育班。
7.办学条件优质化。利用现有资源逐年投入,力争在五年内完成学校各项设施文化建设,形成与制度文化的完美结合,让更多的学生能享受优质教育,打造师生成长的乐园。
8.工会组织规范化。以党的十九大的重要精神统领工会工作全局,按照中国工会的要求,对照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,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与时俱进,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。规范教代会制度,深化校务公开,加强民主管理,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教职工活动丰富多彩。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,切实为教职工办好实事。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,努力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,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和构建和谐校园而做出积极的努力。
9.安全建设法制化。打造安全校园,为师生创建安全育人环境。加强法制建设推动安全建设。无安全事故发生。
总之,五年内完成一所“科学规范、环境优雅、师生幸福、人民满意”的特殊教育中原名校。
四、具体发展目标
(一)、学校管理目标
1.加强“四风”建设。确定“爱岗敬业、崇德明礼、关注细节、用心改变”为校训,“团结、和谐、博爱、务实”为校风,“细心发现、爱心呵护、精心培育、耐心收获”为教风,“点滴做起、勤学善思、持之以恒、学以致用”为学风,让教师、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。学校整体活动围绕三风开展,打造优质校园、优质教育。
2.完善制度建设。各块各线围绕办学目标针对漏洞查找与补充、完善制度建设,实现刚性制度和柔性执行的完美结合,实现民主管理、科学统筹,进而实现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,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、民主化,为打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。
3.科学管理,有效落实。在制度完善及执行过程中各块做到分工不分家,以解决问题促发展为第一要务,团结协作不推诿不扯皮。
4.阶段性目标:
⑴第一年(2020——2021)
①确立办学理念、办学目标及三风一训。
②完善制度建设,创设校园育人文化环境。
③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,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。
⑵第二年(2021——2022)
明确学校发展目标,提炼团队精神。
⑶第三年(2022——2023)
①构建书香校园,打造学习团队。
②凝聚团队文化,构建和谐校园。
⑷第四年(2023——2024)
①打造一流教师队伍,实现一流师资资源
②完善家、校、社区教育网络
⑸第五年(2014-——2025)
目标:收官之年,各项指标合格率98%
⑹五年预期:
①学校实现自主化运行。
②干部队伍有效衔接。
③学校成为中原名校。
(二)、育人环境构建目标
1.打造彰显学校个性的校园环境文化
⑴外部文化建设。结合学校建筑,根据特色及使用特点将教学楼、寝楼、综合楼有效布局并合理落实文化建设,并针对各楼进一步细化设计命名,做到彰显特色。
⑵创设温馨、有效的室内文化。学校将在广泛讨论及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个教学班、各功能室进一步升级改造,使其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高的场所,使其真正实现环境育人。
⑶与生活紧密结合,创设绿色校园。
①进一步规划校园小花园布局,使学校春有花,夏有阴、秋有果、冬有绿。并做到最大面积的绿化、美化。
②结合班级实际,落实班级绿化教建设,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会保护绿色、珍爱生命。
④加强劳动技能课建设,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本领,增强知识和技能,为其回归社会自主生活奠基。
2.以网络载体为平台,实现家校沟通无障碍;以网络媒体为平台,落实对外宣传有实效。
3.阶段性目标:
⑴第一年(2020——2021)
①完善班级文化建设。创设温馨、有效的室内文化
②落实学校安全措施整改。
⑵第二年(2021——2022)
①完善外部文化建设。
②构建家校网络
⑶第三年(2022——2023)
1.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
2.有效利用环境育人、文化育人。
第四年(2023——2024)
年度目标:
1.结合主题实现创新。
2.实现绿化、美化、高雅大气校园文化无死角全覆盖。
第五年(2014-——2025)
目标:验收
五年预期:
实现地区一流的特色育人环境。
(三)、德育工作目标
1.培养一支敬业奉献、有办法、有思路、有效率的班主任队伍。 2.加强学生的行为培养,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3.强化德育工作的主体化、系列化,在现有基础上以主题活动为平台,加强班级沟通、家校合作,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舞台。
4.强化学生的自律、自强、自立意识,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阶段性目标:
第一年(2020——2021)
年度目标:
1.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,规范德育常规管理。
2.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,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。
第二年(2021——2022)
年度目标:
1.营造氛围,深入研究,初显成效。
2.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
第三年(2022——2023)
年度目标:
1.营造全员德育,初步实现学生自主管理(可试点)
2.完善社区、学校、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
第四年(2023——2024)
年度目标:
总结经验补充完善
第五年(2014-——2025)
目标:形成特色
五年预期:
1.实现家校结合,家庭、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。
2.教师全员育人。
3.学校力争地区德育先进单位。
(四)、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
1.打造读书型校园,在校内逐渐形成爱读书、善思考、勤总结的教师群体,让学习伴随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。
2.塑造良好师德形象。打造一支学生喜欢、家长认可、社会满意的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、高尚的道德情操、扎实的知识和仁爱之心的教师团队。
3.提升教学能力。培养一支有团队协作意识、现代技术应用能力、课程开发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。
4.提升专业技能。结合学校教师现状力争五年内使教师学有专长、教有特色,成为新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种子选手,为随班就读和回归主流奠基。
5.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及教师发展奖励制度。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,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。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及考核机制。
6.实施“名师工程”。争取五年内培养打造学校骨干60%,新密市骨干教师率到40%,郑州市15%,河南省特殊教育骨干10%,有效支撑学校专业发展。
阶段性目标:
第一年(2020——2021)
年度目标:
1.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机制。
2.完善发展规划和教师成长档案。
3.搭建教师发展平台。
第二年(2021——2022)
年度目标:
1.结合现状评估开展教学工作现状调研,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。
2.开展教师读书活动,提升教师专业及人文素养
第三年(2022——2023)
年度目标:
1.以评估及改进为原点,以课堂教学为主线重新评估、改进。
2.进一步深化落实校本培训,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。
第四年(2023——2024)
年度目标:
1.总结完善补充
2.多方位搭建教师展示平台。
第五年(2014-——2025)
目标:
验收“名师工程”效果,形成特色教师培养机制。
五年预期:
1.教师能力提升。有效支撑资源中心建设。
2.各项指标完成并有所突破。
(五)、课程改革及教育科研目标
1.结合学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各级文件指导精神,在开全课程、开足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。
2.以课程改革为抓手。努力探索一人一案、分层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策略、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,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并总结探索出适合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新模式。
3.教育科研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并注重过程管理。通过研究师师生全部的一长足发展,从而为学校发展奠基。
4.进一步形成并完善特殊教育质量评估体系,树立质量意识,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。
阶段性目标:
第一年(2020——2021)
年度目标:
1.强化常规,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。
2.结合一人一案实现分层教学。
3.完善学校大课题研究,落实研究任务。
第二年(2021——2022)
年度目标:
1.以课程、课堂改革为核心,完善课堂教学评估机制。
2.以校本研修为抓手,实施校本教研,初步编写校本教材。
3.初步形成课堂特色文化。(包括送教上门、康复教育及即将实施的随班就读培训等)
第三年(2022——2023)
年度目标:
1.以校本研修为抓手,做好学生学习研究,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氛围(有难度、可试点)。
2.初步形成课堂教学评估。
第四年(2023——2024)
年度目标:
1.总结完善特色课堂教学经验。
2.形成完善的特殊教育质量体系。
3.编撰成集特色校本教材。
第五年(2014-——2025)
目标:
1.形成特色。
2.三级课题研究网络完美形成。
(六)、学生素质发展目标
1.以“会生活、会学习、会思考、会做人、会做事”为目标,从以下几方面完善。
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让学生会听讲、会思考、会交流、能展示。
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和生活习惯,做到交往有序、言谈文明,衣着整洁。
⑶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,以评估、展示为载体,让学生敢于参与、大胆展示,为其将来自立生活、适应社会、回归主流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⑷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,使学生既有良好的心态又有健康的体魄。
2.主要措施:
⑴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估
⑵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。
⑶常规德育工作及主题教育落实。
⑷特色发展落实。
(七)、办学特色建设目标
以现有社团组织为基础,进一步落实全体教师及学生参与的全面化、特长化,实现国家课程全面育人、校本课程特色育人。提高师生学校工作、学习、生活幸福指数,有特色教师支撑特色学生成长,有教师的特色成长支撑学校特色发展。
(八)、后勤及安全目标
1.落实服务师生、服务教学的指导原则。
2.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,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。
3.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,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。
4.建立“校园财产维修、增添申报制度”,努力做到“及时、到位”。
5.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,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、保安,无重大事故发生。
6.各项收费规范,无乱收费投诉。
7.加强财务管理,坚持财务公开制度。
五、工作措施
(一)、打造安全稳定校园
1.安全工作常抓不懈。
2.充分利用教职工大会这个平台,切实保证全体教职员工的建议权、知情权,大到“三重一大”,小到制度落实,体现出民主管理、有序落实,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。
3.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上通下达作用,强化工会“娘家人”作用。
(二)、打造学习型校园
1.充分体现学校教师成长导向及骨干的引领作用。
2.以“外学内创”为平台,是教师不断地走出去或者请进来,不断地更新理念。
3.搭建舞台。以课堂教学和教科研为抓手,为老师提供展示平台。
4.职业规划。引领教师做好职业规划,明确努力方向。
6.摆好位置。做好人才培养,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,使其真正发挥特长、发挥作用。
(三)、打造全员德育校园
1.在落实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。以主题沙龙、论坛和主题班会评比为手段,培养一支善于学习、自我提升的班主任队伍,有效开展班级管理,实现学校整体发展。
2.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,营造德育文化,形成“德育为首、文化立校、人人参与”的德育分为。
3.有效落实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的的与网络。
(四)、打造服务节约型校园
1.严格落实各项常规服务。
2.做到管好家,成为好管家。
(五)、打造人工智能化校园
1.在现有基础上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投入与购置。
2.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系统,加强校园网建设,加强资源库建设,
3.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,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上,创造学生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。
六、保障措施
1.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。学校“全教会”审议通过方案,全体教职员工知晓方案,明确目标。
2.学校成立《规划》领导小组,校长周军卫同志为组长,全体班子成员及涵盖各年级、各教研组成员负责制定、审议、实施、评估等各个环节。
3.管理文化建设。加强班子建设、教代会及工会组织建设,使“率先垂范、廉洁勤政、团结协作、实事求是”成为一种管理文化。
4.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,实施民主办学,依靠工会、教代会和一定的教师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5.争取上级级部门的支持,加大资金投入,保障教师培训、科研、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。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,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。
6.健全审议与评估制度,《规划》落实过程中要定期审议、评估,及时纠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