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密是华夏文明之源、岐黄文化之乡,地处郑州大都市区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地带和郑州航空港经济圈。近年来,新密市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“西美”功能布局,按照“在乡村振兴中迈开大步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”工作要求,坚持新发展理念,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,统筹推进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,经济社会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。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.6%左右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%,地方财政总收入53.4亿元、增长3.2%。县域经济、综合竞争力、工业经济、营商环境均居全国县市“百强”,经济社会综合评价、规模水平、潜力活力、发展结构和民生幸福评价连年位居全省前列。荣获省委、省政府表彰的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先进县(市)。
目前新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49所,在校学生93645人。其中小学114所(公办小学102所,教学点20个),在校学生61861人;初中32所(公办初中30所),在校学生31784人;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,特殊教育学校1所。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7225人(初中1008人,小学6217人),留守儿童1800人(初中606人,小学1194人)已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学习。2013年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。
一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
全市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标率为100%;小学、初中生均建筑面积达标率分别为94.1%、96.7%;小学、初中仪器达标率均为100%;小学、初中生均图书册数达标率100%;小学、初中平均班额达标率分别为93.1%、86.7%;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%;小学、初中师生比达标率100%;小学、初中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例达标率均为100%;小学、初中中级以上职务教师比例达标率分别为100%;小学六年、初中三年巩固率达标率均分别为98%、96.7%;小学、初中体质健康合格率达标率分别为96.1%、93.3%。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,综合评估达标率为100%。
二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
2019年,全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为:小学、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差异系数分别为0.58、0.51;小学、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差异系数分别为0.68、0.60;小学、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差异系数分别为0.38、0.43;小学、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差异系数分别0.53、0.43;小学、初中生均图书册数差异系数分别为0.45、0.40;小学、初中师生比差异系数分别为0.30、0.29;小学、初中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差异系数分别为0.30、0.28;小学、初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差异系数分别为0.35、0.30;全市小学、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.45、0.41。
三、新密市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
(一)统筹规划,决策保障。
新密市委、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成立了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,强化市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乡镇学校制度,对教育工作做到“六个优先”: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、教育投入优先安排、教育用地优先保障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、教师缺编优先招聘、教师待遇优先落实。市委常委会、市政府常务会经常性研究教育工作,解决教育发展难题。并根据实际需要,随时召开市长办公会、协调会、现场会、促进会,统筹谋划,合力推进;先后印发了《新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》和《新密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》《新密教育现代化2035》《新密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(2019—2022年)》《新密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(2019—2020)》《新密市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实施方案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统筹谋划,全面指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。
(二)强化责任,制度保障。
新密市委、市政府每年都把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点工作,建立有财政、教育、发改、公安、土地、建设、规划、人社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,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相关部门主负责人的重要内容,建立了推动有力、检查到位、考核严格、奖惩分明、问责公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机制。
(三)加大投入,经费保障。
新密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、省市规定,确立并逐步完善了以政府投入为主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。
1. 落实“三个增长”: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,在校学生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,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。
2017-2019年,我市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分别为79828.38万元、105593.93万元、130941.61万元,比上年分别增长23.11%、增长32.28%、24.00%。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。
2017-2019年,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5508.72元,7095.07元,7387.41元,比上年分别增长24.28%、28.80%、4.12%;其中:小学生均分别为、5543.51元、7435.16元、7592.2元;初中生均分别为8546.37元、11164.16元、11863.52元,均达到省定标准且实现了逐年增长。
2017-2019年,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1193.11元、1271.01元、1405.50元,比上年分别增长15%、6.53%、10.58%。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增长比例均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。
2.确保教师待遇稳步提升:2019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均工资收入105233元,公务员年均工资收入水平104439元,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我市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。2020年,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均工资收入支出安排109440元,公务员年均工资收入水平106057元,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我市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。
(四)均衡资源,建设保障。
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。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,结合我市城镇化进程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,出台了《新密市“十三五”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》《新密教育现代化2035》《新密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(2019—2020)》,按照《河南省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》投入资金15.9亿元,新建改扩建学校校舍,不断提升办学条件,新增建筑面积19.78万平方米,增加学位2.8万个,较好地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。
(五)优化队伍,师资保障。
1.教师补充交流机制日趋完善。针对农村专业学科教师老龄化和数量不足等问题,及时组织招录优秀高校毕业生进行补充。近三年来,共补充教师1001名,其中义务教育阶段752人,全部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校。参与轮岗交流的校级领导及任课教师379人次,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水平。
2.教师培养培训成效显著。实施“四大培训工程”,以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,同时安排农村学校校长、名师、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师先后到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培训。2019年,共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省市级名师9人(其中农村5人),省级初中骨干教师109人(其中农村70人),省级小学骨干教师156人(其中农村101人);郑州市初中骨干319人(其中农村人233),郑州市小学骨干561人(其中农村人420);新密市级初中骨干教师989人(其中农村733人),新密市级小学骨干教师1629人(其中农村1249人)。培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共计20638人次(其中农村教师14000多人次),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。
(六)内涵提升,管理保障。
1. 改革校长选任机制,优化干部队伍结构。根据党管干部要求,按照缺职增补、人岗相适、激励干事、适度交流的原则,全市中小学校长全部实行公开选拔,优化校长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,选拔城区8名优秀校长到农村任职,提高农村教育水平。对乡镇办事处校级领导进行了轮岗交流,三年来,参与轮岗交流的校级领导分别为129人次、105人次、27人次,全面提升了城乡领导队伍教育管理能力。
2.切实保障入学机会均等。坚持“免试、就近”入学的原则,严格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制度,杜绝各类形式的选拔性入学考试,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举办的重点校、重点班,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生和择校费,促进校际间生源的相对均衡。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,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、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;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权利,实行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孩子享受同等待遇。加快发展特殊教育,增加普通教育接受残疾儿童跟班就读比例,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。
3.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。积极推进新优质初中创建。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创建“新优质初中”工程的整体部署,新密市教育局于11月9日签发新密教文【2020】157号文,明确了新密市创建第二批郑州市新优质初中的目标与任务、范围与对象、基本要求、保障机制、激励措施等,积极实施“强、中、弱”集群发展策略。按照新优质创建学校、培育学校、潜质学校三种特色发展,学校结成“优质初中发展共同体”,充分发挥名校长、名师、名班主任对共同体学校整体发展以及学科建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,构建“七同步”工作机制,做到教学计划同步、课程安排同步、备课教研同步、教学进度同步、教育活动同步、教师培训同步、质量监测同步。
4.强力推进课程改革。一是完善课程体系,提升课程实施能力。我市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全课程,开足课时,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综合提升,提升新密教育品位。二是坚持一切围绕教学转的指导思想,倡导一心一意抓教学的良好风气。确立了“教学工作优先研究、教学问题优先解决、教学资金优先保证”的“三优先”原则,调动各方面积极性,为教学中心工作保驾护航。三是在全市推行 “精细化”管理模式和新课改模式,逐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。四是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,健全校内基础网络设施,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遍共享与深度应用,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融合,推动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。
几年来,新密市先后荣获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”、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(市)、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、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奖、教育部“五好小公民”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先进集体、教育部主题教育活动“我为祖国点赞”先进集体;河南省教育厅“2019年度民办教育服务与管理先进单位”河南省“教育宣传十佳县(市、区)”“河南省首届家庭教育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”“河南省2018—2019年度家教工作示范市”等荣誉称号。
四、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
近几年来,我市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,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与先进县市相比,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:一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;二是部分农村小学因无专业教师,体音美课开设不足;三是经费投入与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尚有距离;四是部分小学运动场面积较小、教辅用房不足、课桌凳破损、厕所蹲位不足;五是城区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等。今后,我们要认真对照办学标准,查找问题、补齐短板、注重细节、提升内涵,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不懈地努力和新的贡献。
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:
一是持续推进均衡发展工作,实现办学条件、教师队伍和教育经费三个确保,使学校建设及管理标准化、常态化;二是继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,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、现代化,实现市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建立教师退休及时补充的长效机制,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。四是不断提升教师培训质量,完善学区教研制度,促进教师合理流动、有序交流、共同提高。
我市将以此次督查评估为契机,进一步提高站位,加强统筹,创新机制,持续发力,奋力开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2020年11月26日